瓢组词(瓢组词拼音音序)

基本解释
1.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,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 :~泼大雨。
2. 形状像瓢的 :~虫。~儿菜。
相关词汇
犹言箪瓢屡空。 晋 陶潜 《自祭文》:“簞瓢屢罄,絺綌冬陳。”
箪:盛饭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匮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贫困。
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。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。
犹言箪瓢陋巷。明 方孝孺 《祭太史公》之三:“簞瓢陋室,若飫萬鍾。”
《论语·雍也》载: 颜渊 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而不改其乐, 孔子 称赞他说:“賢哉 回 也!”后以“簞瓢陋巷”为生活清贫的典故。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 桓公 、 王長史 、 王藍田 、 謝鎮西 並在” 刘孝标 注引《王述别传》:“ 述 蚤孤,事親孝謹,簞瓢陋巷,宴安永日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甲申春日纪事》诗之二:“可憐金盡生同盡,纔羡簞瓢陋巷儒。”
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粗糙的饮食,简陋的食具。指安贫乐道。 清 冯桂芬 《似山居图序》:“涉世處境之道貴乎似,以其近真也,此即 老氏 無爲、 莊氏 齊物之説也,而於 孔 顔 疏水簞瓢之義亦無礙焉。”
用为隐居不仕之典。
瓜瓢形的僧帽。
指妻子。
山野中人所用的瓢。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。
1.即瓠芦。 2.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。
神话传说中天神行雨用的瓢。
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……吾岂匏瓜也哉?焉能繫而不食?’”匏瓜剖则为瓢。后因以“鲁瓢”喻时光虚度,仕途延误。
传说 许由 隐居 箕山 之下, 颍水 之阳,躬耕自食,以手掬饮,人遗一瓢,挂于树,风吹历历作声,以为烦,遂弃之。 见 明 敬虚子 《小隐书·许由》。因以“箕瓢”为隐居思静之典。
泛指酒器。
多在湖北等中部城市和福建、浙江、广东、重庆、江西等城市中的方言中使用。是指吃饭喝汤的小勺子。
形容雨下得很大的样子
1.多在方言中使用。意为勺子。
亦作“ 瓢杓 ”。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。
用来取水用的一种工具
即团焦。
葫芦。葫芦颈长如鹤颈,故称。
是指无法挽回,形容关键时刻掉链子,把事情搞砸了。
昆虫名。成虫半球形,头小。种类很多,颜色不一。前翅坚硬,上有黑色或黄色斑点,也有无斑点的。幼虫体略长,尾端细小。多数种类捕食蚜虫、螨类等,对农业、林业有益。
见“ 瓢尊 ”。
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贤哉, 回 也!一簞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 回 也不改其乐。”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。
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 回 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 回 也。”后因以“颜瓢”为生活贫困的典故。
1.盛酒的瓢。泛指酒具。 2.葫芦的别名。
宋 计有功 《唐诗纪事·唐球》:“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,方外之士也。 为诗捻藳为圆,纳入大瓢中。后卧病,投於江曰:‘斯文苟不沉没,得者方知吾苦心尔。’至 新渠 ,有识者曰:‘ 唐山人 瓢也。’”后以“诗瓢”指贮放诗稿的器具。
1.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。亦借指饮食。 2.见“簞食瓢饮”。
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 回 也不改其乐。”后因以“瓢簞”喻安贫乐道。
1.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。 2.借指行踪。
葫芦做的饮器。
亦作“ 瓢樽 ”。泛指酒器。
瓢勺与食袋。特指行乞之具。
1.即调羹。餐具的一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三回:“出来还没有做着二百钱的生意,却碰了这几个瘟神,去了二十多个圆子,汤瓢也打断了一个!” 2.炊具。用来舀汤打菜的勺子,有长柄。 沙汀 《航线》:“于是,老板自己也便动起手来,拿汤瓢挑松了瓦盆子里的豆芽,然后往每一只土碗里分散。”
椰壳制成的瓢。
帝王宫中用的酒器。
1.葫芦瓢。古代用为盛酒器。 2.相传许由饮水无杯,有人赠以一瓢,由饮毕,悬于树上。后以为隐居的典故。
汉 蔡邕 《琴操·箕山操》载,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,常以手捧水而饮。人见其无器,以一瓢遗之。
即合卺。
1.以瓢盛水浆而饮。谓过贫苦生活。语本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贤哉回也!一簟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’”唐戴叔伦《赠康老人洽》诗:“多识故侯悲宿草,曾看流水没桑田。百人会中一身在,被褐饮瓢终不改。” 2.喝水的瓢。
即芄兰。草名。
宋 计有功 《唐诗纪事·唐球》:“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,方外之士也。 为诗捻藳为圆,纳入大瓢中。后卧病,投於江曰:‘斯文苟不沉没,得者方知吾苦心尔。’至 新渠 ,有识者曰:‘ 唐山人 瓢也。’”后以“诗瓢”指贮放诗稿的器具。
1.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。亦借指饮食。 2.见“簞食瓢饮”。
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簞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 回 也不改其乐。”后因以“瓢簞”喻安贫乐道。
1.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。 2.借指行踪。
葫芦做的饮器。
老相声界术语 “回头”的意思。
瘿木制的瓢。
泛指盛酒器。
1.葫芦瓢。古代用为盛酒器。 2.相传许由饮水无杯,有人赠以一瓢,由饮毕,悬于树上。后以为隐居的典故。
汉 蔡邕 《琴操·箕山操》载,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,常以手捧水而饮。人见其无器,以一瓢遗之。
即合卺。
泛指隐者舀水的器皿。 典出 汉 蔡邕 《琴操·箕山操》:“ 许由 者,古之贞固之士也。
〈方〉头顶或后脑勺
缊:旧棉花,乱麻。褐:粗布衣服。瓢:饮水用具。箪:盛饭的竹器。身上穿粗布衣服。饮食用的是瓢、箪。形容生活非常清苦。
指安贫乐道的贤士。
见“ 弃瓢翁 ”。
陋:简陋,窄小;箪: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。 住在陋巷里,用箪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生活极为穷苦。
形容雨大。
指安贫乐道的贤士。
瓯:小盆。用小盆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穷苦的生活。,瓯:小盆。用小盆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穷苦的生活
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。比喻刻板地照着做。
比喻照样子模仿
方言。喻此伏彼起。
比喻相信别人的调唆,使自己遭受损失。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八回:“信人调,丢了瓢。你做差了,你抱怨那个。”